欢迎光临青岛学大教育官网!
400-1616-207

强基分层报考机会分析!五大类型考生如何轻松“逆袭”?

最初,很多人曾认为强基计划只是自主招生的新“马甲”,或者只是“自招2.0形态”,可实际上,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从本质到形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才选拔方案。

虽然强基计划并不同于“古老”的自主招生,却和另一项萌芽中的“综合评价”招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综合评价的招生方式,普遍将高考成绩、高校校考(综合素质测试)、学业水平考试分别按照60%、30%、10%的比例折算。由于综合评价推行的时间并不长,且在极少数省份试点,大多数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影响力较弱,因此该招生方式并没有像自主招生那样深入人心。

与综合评价招生略有不同的是,强基计划将高考成绩、高校校考(综合素质测试)分别折算成了85%、15%;而且,强基计划一开始就是“王炸”,首批试点的36所高校,几乎代表了国内高校的最高水平。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在此次新高考改革浪潮中,作为衔接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的“强基计划”,正是为国家重点领域储备拔尖人才工作中,迈出的历史性一步。这也意味着,实行了四十多年的高考中几乎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指标的“独唱”时代落幕,多元录取的“合唱”选拔时代正加速启幕。

大类培养,或成为强基的标配

得益于大类招生、通识培养的推广和探索,这种创新型招考、培养模式,为契合强基计划的培养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实验,尤其是在基础学科:学生入校后先接受一段时间的通识教育,在此期间根据兴趣、天赋、高校专业设置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清华大学于近日宣布的强基计划政策落地模式,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清华大学将以书院模式,落地强基计划:除新雅书院外,新成立日新书院、致理书院、未央书院、探微书院、行健书院,书院负责课程的协调、学生管理,在做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在某一专业领域的志趣,为国家需要的关键领域培养拔尖人才。

参照新雅书院培养模式来看,专门为强基计划新成立的这5所书院,或仍将采取大类招生、首年通识教育,大二进行专业分流的培养模式。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是清华大学2014年9月27日设立的通识教育实验区,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首先接受以数理、人文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小班通识教育,一年后自由选择清华大学各专业方向(临床医学等个别专业除外),或选择交叉学科发展。

从培养方案来看,新雅书院的培养模式十分符合强基计划培养要求,而且基于新雅书院成功的探索经验,相信清华大学今年应该会将强基计划名额分配至新成立的5个书院中。

清华大学新设5大书院对接强基计划,本质上也是响应教育部关于强基计划“单独编班、导师制、小班化教学”的要求。

同时可以预见的是,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高校“领军者”,其强基计划落地方案会为其它高校提供很强的指导意义,相信近几年内,将有很多高校采用类似的方式完成强基计划人才培养。

大类招生的三种模式

(一)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招生

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等大二或大三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

(二)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三)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

大类招生的注意事项

(一)综合考量一致性

填报大类招生专业志愿前,考生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与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是否一致,同时考虑到大类招生未来仍要进行专业分流,存在分配到非心仪专业方向的可能,以及因此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

(二)区分专业方向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各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三)了解专业分流方式

考生还要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有的院校是双向选择,有的院校则要看学生的综合成绩来确定。目前,国内高校大类专业分流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是基于学生成绩、平时表现等综合因素分专业。这种模式最直接的影响是,排名在后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二是直接按照学生意愿选专业。这种方法看似更科学,但操作起来很困难。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更乐意选择“热门专业”,这样一来,“热门专业”扎堆,人数太多难以吸纳。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进入某个专业的难易程度。

(四)避免专业受限

部分院校在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要求,但专业分流时对身体条件会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相关体检标准,了解自己的志愿专业是否有身体条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开报考。

各类型考生“命运”大不同

根据强基计划政策要求,决定强基计划入围和录取的关键因素无非就是“高考成绩”和“竞赛奖项”。

所以根据高考分数与目标院校分数线匹配程度和所获学科竞赛奖项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将所有考生群体大致分为5类:

1.高考分数匹配+学科竞赛金/银牌

2.高考分数较低+学科竞赛金/银牌

3高考分数匹配+学科竞赛铜牌/省一

4高考分数匹配+无任何竞赛背景

5高分入围+无任何奖项

表面上看,好像有几类考生比较相似,但实际上他们在强基计划的考核体系中的境遇和差别会很大,最终的“命运”也不尽相同。

1.高考分数匹配+学科竞赛金/银牌=机会很大

由于强基计划录取规则是将“高考成绩”和“校考成绩”按照85%、15%的比例折算成为综合成绩后择优录取,所以我们判断自己能否被录取的方法,就是看折算后的总成绩是否比其他考生高。

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竞赛金、银牌获得者,在校考环节有可能直接被认定为满分。

举例来说:某省考生A,高考690分,校考得分60分;考生B高考分数670分,但手握学科竞赛金牌,获破格入围资格,校考可计满分。把样本极简化,二人共同竞争T高校的最后一个强基计划名额。

1.png

以“百分制”为统一对比维度,则高考的750分相当于85分,校考折算为15分。通过上图可以看到,虽然考生A比考生B的高考分数高了20分,但通过折算成百分制后,二者高考分差缩小至2.3分,而校考虽然只占比15%,但获得破格入围所带来的校考分数优势通过折算后仍有6分的分差。

这也就导致最终考生B通过校考优势逆袭翻盘,被成功录取,而考生A虽然高考领先20分,但只能遗憾落榜强基计划。

2.高考分数较低+学科竞赛金/银牌=小心翻船

毫无疑问,与以前自主招生中,学科竞赛金、银牌可以直接降至一本线的优惠政策不同,竞赛奖项在强基计划中不再是“免死金牌”。

前面也提到过,与自主招生选拔的“单项冠军”不同,强基计划想要选拔的是“全能选手”,不仅要在相关基础学科具有出色的潜质,更重要的是综合成绩优秀,所以以往一些学生在竞赛这条道路上孤注一掷的行为,显然并不值得鼓励。

同样是以某省考生A和B,考生A,高考690分,校考得分60分;考生B高考分数630分,但手握学科竞赛金牌,获破格入围资格,校考可计满分。二人仍然共同竞争T高校的最后一个强基计划名额:

2.png

通过分数折算后,如上图所示,虽然考生B通过竞赛金牌获得破格入围资格,且校考计满分,但其高考成绩与考生A相比相差过多,导致最终遗憾落榜。

这也给很多顶尖竞赛生出身的考生提了个醒:切不可因为手握竞赛金/银牌,获得破格入围资格就放松下来。要知道,入围不是最终目的,竞赛奖牌也不是万能“通行证”,最终的总分依然需要按比例折算,如果不重视高考分数,那么很容易在核算成绩时“翻船”。

3.高考分数匹配+学科竞赛铜牌/省一=隐形优势

根据目前高校招办透露的信息来看,绝大多数高校都将以学科竞赛金/银牌作为破格入围的标注,那么是否意味着除了金/银牌意外的竞赛奖项就分文不值了呢?

大家不必过分焦虑,其它等级奖项虽然不能直接带来分数方面的优势,但这些奖项实际上是考生自身实力和相关基础学科潜质的重要体现,要知道,强基计划校考无论是难度还是考察范围都远超高考内容,所以这无形中就带给有竞赛背景的考生以一定优势。

3.jpg

仍然以考生A和B为例,通过上图可以发现,考生A和B的高考分数比较接近,经过折算后,二者的分差进一步缩小,同时,有过一定竞赛学习经历的考生B在校考中发挥更为出色,所以在最终成绩核算中,考生B得以翻盘,获得录取。

4.高考分数匹配+无任何竞赛背景=有机会,依赖校考逆袭

相信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这类:高考分数虽然能够匹配到相应院校标准,但未接受过任何竞赛学习或训练,这类考生在所有考生中属于“通过概率波动最大”的群体,他们最终是否能被录取很大程度上依赖本人在校考中的发挥。

从往年高校自主选拔来看,没有任何竞赛背景的考生,在笔试阶段“逆袭”的经历比比皆是。从目前部分高校透露的信号来看,即使你通过高考成绩有幸入围强基了,但如果你校考成绩不及格,可能就直接失去了强基计划进一步百分比折算的资格。

而有过一定竞赛背景的考生,即使没有取得过比较高的奖项,但学习竞赛的经历对他们自身思维的锻炼和知识深度的扩充是毋庸置疑的。

4.jpg

以某省考生A、B、C争夺T高校强基计划最后一个名额为例,3名考生高考分数比较接近,也都基本与T高校匹配,通过折算后,3人的高考分差被缩小到1分以内;不过3人在校考中表现差别巨大,有过竞赛学习经历的A在校考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而考生B因为校考分数未达到高校标准,直接被淘汰;考生C虽然高考分数与A接近,但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即使校考及格,但最终折算后总分还是比A低了不少,遗憾落榜。

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竞赛学习需要学生本身具有很高的天赋并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我们建议想要报考强基计划,但尚无任何竞赛背景的考生们,可以根据自身天赋、精力适度进行一些浅层次的学科竞赛内容学习和训练。

5.高分入围+无任何竞赛背景=机会较大

在强基计划中,考生高考成绩越接近高校往年提档线,我们就可以说分数与高校匹配度越高,那么如果出现高考分数远超高校提档线的情况,考生本身又没有竞赛背景的情况,是否有机会通过强基计划选拔呢?

理论上这类考生是很有机会通过强基选拔的,毕竟从综合分数核算方法的角度来看,足够高的高考分数也可以进一步弥补校考分差的鸿沟。

但其实这类考生本身已经取得很高的高考分数,在升学择校时有很大的选择权,没有必要非要通过强基计划进入该校学习,所以小凡建议这类考生,专注于高考通道即可,不一定非要踏上强基这条拥挤的道路。

家长汇公众号_副本.jpg

最后阅读完本文(强基分层报考机会分析!五大类型考生如何轻松“逆袭”?)之后,青岛学大教育的小编将为大家推荐更多的相关文章,内容相当精彩,一定不要错过。
添加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客服领取6科纠错集